您现在的位置是:陈虹艺博客 > 生活 >

南宋皇城遗址在哪里,南宋皇城遗址属于哪个省市

发布时间:2021-02-05 19:12生活 人已围观

  

简介南宋皇城遗址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杭州城南凤凰山东麓宋城路一带。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修建宫城禁苑。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

  南宋皇城遗址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杭州城南凤凰山东麓宋城路一带。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修建宫城禁苑。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北至万松岭,方圆4.5公里。

  南宋皇城遗址简介

  南宋皇城遗址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杭州城南凤凰山东麓宋城路一带。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修建宫城禁苑。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北至万松岭,方圆4.5公里。大内有城门3座,南称丽正,北为和宁,东曰东华。皇城内,宫殿巍峨林立,光耀夺目。有金銮殿、垂拱殿、选德殿、福宁殿、勤政殿、复古殿等殿、堂、楼阁约130余座。此外还有华美的御苑直至凤凰山巅。元至元十四年(1277)因为民间失火延及,焚烧殆尽,至明代成为废墟。现遗址上建有军队用房和杭州卷烟厂等大型建筑以及民房,国家文物部门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凤凰山御苑内石刻、石景颇多,规划辟为"南宋故宫遗址公园"。

  南宋皇城遗址

  南宋皇城遗址皇城布局

  皇城内部可分宫城内和宫城外两个部分。宫城内分为朝会区、后寝区、后苑区、宫内服务区、东华门宫殿区、慈宁宫区;宫城外主要为北宫门、东华门服务区、东宫区、内府衙署区等等。根据杭州市有关部门最新的框定和测算,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的四至范围为:南至钱塘江,北至庆春路,东至中河(德寿宫遗址),西至虎跑路——南山路——解放路——延安路一线。与最初定的涵盖范围比,多了一个德寿宫遗址,总面积也从原来的13.8平方公里扩大到14.1平方公里。而核心区块,也就是南宋皇城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东起馒头山东麓,西至凤凰山,南至宋城路一带,北至万松岭路南。

  朝会区

  位置基本已经由考古资料所印证,前端较长部分,为并列的垂拱殿和大庆殿,大庆殿后的夯土台较长是因为其后有后殿和延和殿。宋亡后,以垂拱殿为报国寺,可能这时大庆殿已毁,故以延和殿为小仙林寺,实际还是按两路轴线布置。

  L形夯土台基前端总长112米,其中向西突出部分长46米。文献记载皇城朝会区垂拱殿、大庆殿形制相同且并列,即位于L形夯土台基前端,其中向西突出部分为垂拱殿。L形夯土台基自前向后依次为大庆殿、后殿、延和殿(孝宗时就后殿拥舍改建),符合皇宫大朝会区三大殿格局(如北京故宫太和、中和、保和三殿)。L形夯土台后两进夯土台根据文献推测应为后寝区,即福宁宫、坤宁宫台基。

  后寝区

  大庆殿主夯土台后轴线上还有两进夯土,根据文献推测应为福宁宫区,福宁宫在元代改为尊胜寺,尊胜寺有白塔、望江亭。元代郭畀《客杭日记》载:尊胜寺门,俗云望江亭。俯视钱塘江水。按作者的游线先游般若寺后游尊胜寺,由北而南,故尊胜寺在北高岗上。以此推测夯土以及北段为福宁宫为主的后寝区域。

  东华门宫殿区

  东华门宫殿主要是皇帝单独接见大臣用。其主殿为选德殿。《咸淳临安志》记周必大《选德殿记》:独辟殿与禁桓之东,名之曰选德。选德殿是孝宗一朝重要的活动场所,周必大记述:午时入东华门,过选德殿,其后即球场也,相对由大堂曰水堂,其左为芙蓉阁,右为凌虚阁。该组建筑在宋亡后就成为以芙蓉阁为中心的兴元寺。

  宫内服务区

  即北宫门到垂拱殿便门前的道路两侧用房。有御厨、御酒库、御药院、内东门司、造作所等机构,按《南渡行宫记》、《梦梁录》等文献记载,整个区域应该在西侧靠山的位置。

  南宋皇城遗址史籍记载

  南宋皇城在南宋灭亡后不久就开始损毁,元代曾以皇城旧址为五座佛寺,五座寺院在元末基本被毁。宋代文献中没有关于皇城完整的方位、格局的描述和图纸,唯有各种史料笔记中有一鳞半爪的记述。到元末已经有人开始考证南宋行宫,有徐一夔作《南宋行宫考》,其后明末顾炎武作《历代帝王宅京记》,清代朱彭作《南宋古迹考》,都对南宋皇城做了相关考证。

  宫内地形

  中国古代造城需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而皇城的选址更有形胜王气之说。南宋皇城位于凤凰山东麓,布局依山就势,就是这种传统的选址经典。宋人赵彦卫说:所谓余杭之凤凰山,即今临安府大内丽正门之正面案山,山势自西北掀腾而来,至此山止,分左右两翼。大内在山之左腋,后有山包之,第二包即相府第,第三包太庙,第四包执政府,包尽处朝天门。赵彦卫所说凤凰山左腋,后有山包之应该是指八蟠岭,第二包指万松岭,第三包指瑞石山,第四包指吴山。

  凤凰山东八蟠岭前还有一座小山岭与凤凰山相连,即吴衙山,与吴衙山、八蟠岭相对的小山,称馒头山",馒头山山势迂回,应该就是《湖山便览》所说凤凰山东为回峰。八蟠岭与馒头山之间有一道缓缓的山梁链接。吴衙山、八蟠岭与馒头山如同两臂,环抱着一个平坦的区域,这就是南宋皇城的核心所在。从考古试勘发现的夯土台轴线,基本与吴衙山、八蟠岭的山脊线平行居中的轴线重合,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南宋皇城选址与地形的必然联系。

  边界与范围

  参考《咸淳临安志》所记载的京城图、皇城图,及赵彦卫说:所谓余杭之凤凰山,即今临安府大内丽正门之正面案山,南墙位置正对凤凰山脚。现场踏勘,从军区仓库院落西望,明确看到两座山势如皇城图所示。宋城路尽端处发现的城门与皇城图西南角记载的朝马院、府后门位置吻合。因此,皇城南墙应该就在宋城路沿线。而南墙内测发现砖砌道路,正是皇城内通道之一。大型夯土台不止一个,第二、第三个夯土台与第一夯土台的东侧部分形成明显的轴线关系,该轴线与馒头山、吴衙山之间的中轴线基本重合,推测为皇城的主要中轴线,因此该轴与城墙(宋城路)交界处是丽正门的可能性很大。

  西北侧城墙沿八蟠岭山脊兴建,现在仍保留有暴露于地面上的夯土墙遗迹。城墙起于山脊之原因是避免山体汇水面造成的冲刷。城墙沿山脊下行,并不是直接走一个圆弧(如杭州南宋临安皇城考古勘探调查所推测)。皇城图所示,城墙在西北角有一南向斜锐角,不符合一般的夯筑规律。但从地形分析,该角是城墙沿山脊到达山脚后,既为了在北城墙与万松岭古道之间留出空间,又使城墙与御街形成正交。城墙北侧的万松岭古道,自古就是沟通杭城南北的要道,据《梦梁录》记载:殿司衙山上万松岭,在和宁门外孝仁坊西岭上,夹道栽松,今第宅内官民居,高高下下,鳞次栉比,多居于上。由此可见皇城并未将万松岭古道包入在内。《梦梁录》同时记载:内后门名和宁,……,门外列百僚侍班子,左右排红杈子,左设门,右立待漏院、客省四方馆,入登平坊。可以知道和宁门外尚有大量建筑,因此北墙应该位于万松岭古道以南,中药材仓库遗址以北,现在凤山新村中心的区域。而北门的位置应该是城墙与鼓楼、严官巷御街遗址的连接线与城墙交界处。

  有的学者认为皇城位置应该包括到中河以东区域,如果如此,那发现的城墙就可能是宫墙的位置。但是参考北大阙维民教授对于杭州运河的研究,南宋前杭城市内运河盐桥河即中河是通过龙山闸及浙江闸与钱塘江相连,龙山闸在今闸口白塔附近,南宋建都后由于龙山河接近大内而禁通舟楫,通钱塘江主要是浙江闸,浙江闸在如今南新桥一带,是城市水路要道,因此不可能包入皇城内。龙山河接近大内而禁通舟楫,逐渐淤塞。文献记载中的护龙水池,可能就是此条河道淤积而成。由此可以明白皇城范围仅限于中河以西。从中河到现发现的东侧墙体之间距离约240米,是否可能在此空间内还有一道城墙呢?尚待进一步考古证据来证明,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考古发现的东墙与南墙、西北墙在尺度作法上基本一致,且城墙与中河之间还有水池、中军圣下寨等设施,故此现暂定发现的东墙应为皇城东墙一部分。由此东、南、北三面的范围基本确定。

  对于皇城西侧,《杭州南宋临安皇城考古勘探调查》提出西墙有南段,大部分是利用了凤凰山的自然山体。但是《宋会要辑稿》明确记载:刑部状检准律,诸越殿垣者绞,宫垣流三千里,皇城减宫垣一等,京城有减一等。凤凰山坡虽然较陡,但绝不是不能翻越,因此皇城应是围合的。从先查明的两段城墙可以看出,其修筑基本是沿着山体的脊线,主要是防止山体汇水对墙体的冲刷。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西侧范围应该沿山脊线到现在凤凰亭位置封闭。当然,位于山坡上的不一定是城墙的形式,很可能是一般的墙体,我们在清代承德避暑山庄可以看到类似墙体。

  南宋皇城遗址遗迹

  凤凰山麓的南宋皇城有正殿5座,后殿25座,楼、堂、阁、斋60余所,亭、台、轩、观百余所,寺庙、庵堂、教坊、酒库、御花园、御马院……几乎无所不包。这些均已在元代惨遭焚毁。现在能为人们凭吊遗迹、领略沧桑的只是数不尽的古遗迹、古建筑夯基、石刻造像、摩崖、碑碣了。南宋皇城遗址对于研究南宋的政治、经济及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OO一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山麓万松岭上,长眠着浙江大学自治会、革命烈士于子三。1997年4月,重修烈士墓并举行了隆重的揭碑瞻仰仪式。整个墓区松柏环翠,庄重肃穆,是杭州又一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松岭上的万松书院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浙江省文人汇集之所,造就了袁枚等莘莘学子,明代的王守仁、清代的齐召南、秦瀛等大学者也曾在此讲学。清朝皇帝康熙和乾隆在巡视江南途中专程为书院题写了浙水敷文、湖山萃秀的匾额。最让人增添神秘的是,在这万株松树青山上的万松书院上,曾演绎过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年同窗荡气回肠的精典爱情故事。

  梵天寺原名南塔寺,位于凤凰山东麓。据载,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吴越国钱鏐为迎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在杭州建塔珍藏。后此塔毁于火。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吴越国王钱弘俶重建寺庙,第二年建经幢于寺门。北宋治平年间(公元1064一1067年)改名为梵天寺。后寺院屡建屡毁,今寺庙已无,经幢尚存。据史料记载:五代吴越国当年号称天下佛国,境内佛寺众多,可惜年代久远,多已不存。虽经风吹雨打,日渐磨蚀,梵天寺经幢仍是吴越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结合的瑰宝。2001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