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陈虹艺博客 > 地名 >

灵源山简介_基本介绍

发布时间:2021-03-31 21:07地名 人已围观

  

简介灵源山高三百零五米,唐代称太平山。据说是因山顶高且平而得名,又以其山形如飞鹏称为大鹏山。宋时,因见山中时涌灵源而称灵源山。 地理位置:福建泉州晋江灵源街道的灵水社区...

  灵源山高三百零五米,唐代称“太平山”。据说是因山顶高且平而得名,又以其山形如飞鹏称为“大鹏山”。宋时,因见山中“时涌灵源”而称“灵源山”。

  地理位置:福建泉州晋江灵源街道的灵水社区

  海拔:305米

  外文名称:SourceSpiritMountain

  宋仁宗嘉佑元年(1065年),御史吴中复、吴中纯昆仲隐居并终老于此,为此,又称“吴明山”。明嘉靖时,晋江人黄伯善在《紫云室募缘功德碑》中称它“地跨南洲之胜,峰若鹏博”,即是此意。泉州市佛教协会宝心禅师曾撰书一联“紫岭吴山千壑秀,太平云谷七墩奇”,概括了灵源山的诸多别称,描绘了山峦谷壑的奇秀。灵源山历代有不少儒生结庐读书。唐代首开八闽科第的欧阳詹就曾居此山读书三载。《泉州府志》载:“有灵源庵,宋进士林知读书处。”林知读书终老灵源山,并终葬于此。其后,林知裔孙,曾写下传世之作“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诗人林外,也曾读书山中紫云室。还有如元代任过潮州路总管、元亡后寓居本邑沙堤的王翰,常盘桓灵源山上,自称“友石山人”。明代黄克晦、王慎中、陈让、张瑞图、苏浚等名士都留下咏灵源山的诗篇,至今为人传颂。灵源山中有步云关、望江石、石境道人之塔、紫云室、灵泉井、七星墩、公婆石、狮仔石、灵壶天等胜迹。其中,“灵壶天”(如下图)三个娟秀的楷书大字刻于村西一状如酒壶的巨岩上,下有溪涧潺潺,是里人明工部尚书、太子太傅吴淳夫于万历四十七年题写的。站在灵源山上,伫立灵源寺前,“南眺大海,可历数百余里;北顾郡治,山川城廓历历如绘”(《泉州府志》)。古来许多文人学者在此停驻游览,留下许多诗文和名联。如宋代泉州人、宰相曾公亮撰书的“灵山好作西天界,源水能通南海潮”、唐道士蔡明的“暮烟横远岫,宿雾锁奇峰”等。如今,寺中珍藏着一副楹联,联上写道“洞口春深烟雨,海门夜半渔灯”,这副楹联不但写出了暮春烟雨迷茫的景色,而且,描绘了夜半时分海上渔火闪烁的奇观。相传是郑成功撰书,后被毁,清代翰林院庶吉士庄俊元重书,现寺中所存即为庄俊元所书真迹。